“进士”村的传说故事连载之三:承祖业金榜中举 师带徒功成名就功成名就的故事

励志故事 2024-03-25 14:53:46 0 功成名就的故事  

  清代末年,胡廷举以武功高强名扬十里八村。但其长子胡诵喜,年届四十方才得子,胡廷举视孙子如珍宝,为其起名金榜,字雁峰。胡金榜眉清目秀,一表人才,从小聪明爱学。尽管是家里的独子,上边又有几个姐姐疼爱他,但是他从小就继承祖业,喜欢拉弓射箭,打拳练武,再加上长辈的谆谆教诲,长进是很快的。可是,胡金榜又非常命苦,十一岁那年,父亲胡诵喜就一命归天;十三岁那年,爷爷胡廷举也撒手人寰,家中全靠叔父胡诵万及其族人照应着。

  胡金榜到了十六七岁就长得膀大腰圆,武功也是练得出神入化,十八岁那年他通过考试,成了一名武生。为了求取功名,开始专攻武科,练功石也由开始的一百八十斤的升级为三百多斤的,骑马射箭、劈刀弄枪,不断升级,对于爷爷、父亲、叔父传授的武功妙诀更是烂熟于心。到了同治元年,武科开考,21岁的胡金榜参加了乡试,高中举人。真可谓少年得志,春风得意。

  胡金榜高中武举后,为了进一步求取功名,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,同时他在强化自身进一步深造的基础上,开始有意识地向族人传授武功。在他的言传身教之下,比他小四岁的堂弟胡金檀,在同治十二年参加乡试也成为武举人,也就是胡金榜中举12年后,喜报再次光顾胡府。时隔七年,到了光绪六年(公元1880年),已经35岁的胡金檀又通过会试,进入殿试,高中武进士,进入三甲第四十名。在胡金榜的传教下,长子胡清臣、次子胡清范也先后考中武举,三儿子胡清裔参加了清朝的武科末科童试,获取第一名的好成绩,成为一名武解元。

  到此中牟县姚家镇小胡村在清代的科举制度下,完成了小胡村风水学上所谓要出五举六进士之说的宿命,以后由于朝代的更替,武科考试的取消,胡金檀家族在以后的几十年里再没有人取得功名。也许正是因为他们那个家住“持家勤俭,培养人才、国家出力、赏戴蓝翎”这种家风,他这种训练方式带出了一代又一代人,正好顺应了当时的社会制度。当然,他们在那个朝代提出的治家格言:“治家勤俭,培养人才,国家出力、赏戴蓝翎。”还是有它一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。
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

留言与评论 (共有 条评论)
验证码: